为什么正月初二要祭祖烧纸
正月初二祭祖先的民俗风情,各地都有,而潮汕人正月初二祭祖的风俗,不仅有着更深一层的内涵和深久的历史文化,而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。
旧时腊月三十除夕,潮汕人都在火炉边烧香燃烛,鸣放鞭炮敬神祭祖。因为初二日是潮汕人正月初一开正的第二顿饭,又俗称食日昼,这一天早上大初一吃了早餐,初二日就准备大吃一顿,因为初三开始就要忌红忌荤,所以潮汕人把正月初二称为做红头日。红头日是赞天地与人之恩,感恩祖德,祭祀祖先。
正月初二祭祖的民俗风情,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。潮汕人非常重视初三日不能倒垃圾,倒污水等一些禁忌。因为初三日倒垃圾,倒污水等意味着送穷鬼,也称送穷。潮汕人把祖先视为家庭的魂灵,把祖先看作家庭的庇护神。祖先是家庭根基的根本所在,因此潮汕人非常重视祭祖。
潮汕人把祖辈分为公爹、公分、公妈。祭祖活动包括祖先崇拜和墓祭两部分。家庭主妇在初一那天就要开始忙碌准备供品。初二早上在厅堂的祖先牌位前供奉茶饭酒菜等物,点燃香烛,并献以茶酒等物。接着在家中举行祭神仪式。潮汕人很重视初三的送穷,家中主人要端着供品到祖先墓地上祭扫,俗称墓祭。
祭祖活动在初二日举行,一般是在午餐后进行。潮汕人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庄重的仪式,恭请祖先来共享天伦之乐。首先是摆供桌于厅中一角,将香炉摆放在供桌中间点燃香烛。然后一家之主向祖先顶礼问安:爷爷奶奶并及先父先母、叔伯姑婶以及所有祖先回家过年。随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厅堂,开始进餐。这些供品食物要足足准备半日以上,等家人陆续归来才开食。酒过数巡才动筷子,祭祖之后几天甚至大半个正月不倒垃圾、不扫地等等禁忌之条可以省略掉,但是初三送穷的日子一定要小心注意着不可犯忌!
初二祭祖的习俗在潮汕民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。它反映了潮汕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。它也是潮汕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这种习俗,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潮汕人的信仰和文化背景,还可以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。